主页 > 科技 > > 正文

凝聚科技力量 担当科创重任 服务优质发展——贵州省科协五年来改革发展亮点纷呈

2022-05-19 | 来源: 互联网 | 作者: 编辑 | 点击:

image.png

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开幕现场。

image.png

学生们对航天展品表现浓浓兴趣。

近年来,贵州省科协“强化政治引领,凝聚科技力量,担当科创重任,服务高质量发展”,汇聚起越来越强大的人才力量,团结引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征程中建功立业。

高举党旗引领服务高质量发展

省科协全力打造政治强、懂科技、善协调、能力优、重廉洁的科协干部队伍,让科协组织成为省委放心、科技工作者满意、人民群众认可的科技群团。

五万计划构建大科普格局

科普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只有攥紧五指、积聚力量,才能打出漂亮的“组合拳”。

去年以来,省科协“五万计划”,推动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开展“万人队伍大培训”,培训农村科普带头人1700余人,带动8万余人提升农村实用技术;开展“万位科星大表彰”,共表彰优秀集体50个、优秀个人100名;开展“万册丛书大编撰”,完成《观天洞地》《贵州旅游地学大观》科普丛书编撰出版;开展“万名专家讲科普”,开展科普讲座、咨询3564场次;实施“万项活动大开展”,集中开展第六届3D打印设计创意大赛、第九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全国科普日暨贵州科技文化月等多项科普活动五年来,在全国科普日期间,我省各地各部门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共计943项,参与人数达998.1万人次。

5年来,省科协积极发挥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的作用,切实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的大科普格局,30家单位被命名为第四批贵州省科普示范社区,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推动基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有效开展。

触手可得打通科学传播“最后一厘米”

要想形成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只有迈开步伐、紧跟时代,启动科学传播“加速器”。

5年来,省科协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打通科普惠民“最后一厘米”,让科技知识触手可得。

省科协推进“科普中国·贵州版”云平台建设,通过科普信息在电视、计算机、手机等多媒体终端的多屏互动与应用,拓宽科学知识传播渠道和覆盖面,提升科学普及推广力,使贵州科普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

同时,省科协深入开展“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活动,仅2018年,“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在线成效测试平台访问量达1.8亿人次,共304万人820万人次参加在线成效测试答题。

此外,省科协开展“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和科普e站建设已达1221个,其中资助建设科普e站77个,各地自筹资金建设88个,利用已有设备建设23个。

截至目前,全省注册认证科普信息员人数累计达到39.5万人,共转播或使用科普中国资源2043万余次,为打通优质科普资源进农村、进社区“最后一厘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准滴灌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科普是惠及民生的工程,只有俯下身子、服务人民,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

5年来,省科协坚持需求导向,加快科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科普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深入实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行动。

省科协每年投入1500余万元,实施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对全省各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和科普示范社区进行奖补;组织开展科技致富“二传手”培训工程,培训各类农村科技骨干7000余人次,各科技骨干分别带动35万余农技协或行业内联系的农民群众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群众致富奔小康。

同时,省科协匹配220万元,并积极争取中国科协精准扶贫专项资金200万元,在贵州省贞丰县、台江县、剑河县、德江县、紫云自治县、平塘县开展试点,实施传统土布服饰加工销售、中药材种植、经果林种植、特色养殖业等帮扶项目14个,带动农户创业就业,帮助近500户农户实现致富奔小康。

“五智行动”人才入黔助发展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的根本便是人才的竞争。省科协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提出开展“院智援黔行”“海智归黔行”“引智兴黔行”“老智助黔行”“提智富黔行”等“五智行动”,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奋力助推我省高质量发展。

5年来,省科协“院智援黔行动”,构建了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联系机制,向各地征集“院士专家援黔行动”需求30余项,根据需求清单,共组织邀请300余位院士专家开展黔东南行、贞丰行、赤水行、毕节行、遵义行等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从技术体系、市场、产销对接等多方面进行“把脉问诊”。32位院士被省人民政府聘请为贵州高质量发展顾问。5年来,赴黔院士专家讲学、报告会达45场次,现场受众16000人次。

省科协“海智归黔行动”,举办“汇聚海归人才”专题调研座谈会,积极开展贵州首家省级海智基地试点工作,为在黔留学归国人员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省科协“引智兴黔行动”,通过丰富各类人才服务举措,面向科技领域发出贵州爱才、敬才、惜才、用才的强烈信号。组织科技工作者参加贵州省“人才日”活动,通过开展“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建功立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主题活动,致敬科技工作者。

省科协“老智助黔行动”,充分发挥老科技工作者余热,组织老科技工作者专家团队深入安顺市普安县、长顺县等一线乡镇、社区、学校、医院开展科技类政策宣讲和落实情况相关工作调研,并围绕全省重大产业发展,深入开展产业发展调研,形成了真实了解科技工作者状况、助力产业发展等具有较强参考性和建设性的调研报告。

凝聚力量打造创新生力军

省科协围绕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举办“百名专家建百言”活动,去年共征集到学科建言104条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5年来,省科协以企业创新和企业科技工作者现实需求为导向,搭建服务企业创新平台,组织1121家高新企业、大数据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平台,组织院士专家深入开磷集团、同济堂药业等千亿级企业和省内龙头企业开展调研,着力破解一批发展关键技术难题,并积极推动贵阳市成功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1家,主导建设院士工作站2家,新建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9家,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6场,服务企业1000余家。组织推荐省计算机学会申报“贵阳大数据产业区域科技服务团”获中国科协立项支持。组建由45名有国家级大赛奖项荣誉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组成的“贵州省创新方法导师团”,将“科技创新、方法先行”的理念传遍贵州大地,开展创新方法培训300余名一线创新工程师。2019年,我省选派的创新工程师团队在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上荣获全国唯一金奖。此外,省科协组织开展“双创科技信息应用服务—科技信息企业推广应用服务”项目,获得中国科协项目资金支持;组织我省相关企业赴2017中国创交会参展,17家企业21个项目签约成功,7家企业与35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签署协议性合约23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3087万元;组织实施“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引领行动”项目28个,参与人数4800余人、企业120余家、科研院所150余家,签署协议15个,切实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搭建平台促进学术繁荣

省科协创办的“天演数据未来——天文论坛”连续2年在数博会上举办,并被列为2019年核心论坛,欧阳自远院士,德国科学院迈克尔·克雷默院士,武向平院士,常进院士等院士专家受邀出席,新华网、腾讯新闻、贵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论坛进行全方位报道,新浪贵州全程直播论坛盛况,227万人次观看直播。在数博会上发出了科协“好声音”。

5年来,省科协支持和鼓励学会聚焦学科建设、科技发展前沿开展高端、综合交叉学术交流活动,围绕我省“三大战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研究、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十大千亿级产业和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等热点难题问题,组织开展高端学术论坛和学术沙龙,为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重点资助“第二届国际害虫综合治理学术研讨会”“贵州省食药用菌产业高峰论坛”等近200项活动,对我省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人才举荐助力好苗茁壮成长

省科协与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共同构建联动、持续的院士后备人选培养机制积极开展两院院士候选人、“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人、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候选人、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候选人等推选工作。

5年来,省科协用心用情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推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有效融入全省人才工作大局。开展“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贵州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贵州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组织开展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并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制定《2019年“黔归人才计划”工作方案》提出“黔归人才计划”近期和长期工作规划。目前,已完成黔归人才综合信息数据库1、2期开发工作,共收集人才数据26万余条,联合省委组织部组织开展专家休假疗养活动。

武装硬件推进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

“去科技馆逛逛”已是众多家长遛娃的选择。为了提供更佳的体验感,省科协不断加强科普阵地建设,着力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利用贵州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农村中学科技馆等科普阵地及载体开展科普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5年来,贵州科技馆广泛开展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的教育活动,接待观众150万余人次。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实现无实体科技馆的县(市、区)全覆盖,受益群众100万余人次。贵州科技馆新馆建设立项,并已纳入2022年贵州省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预备项目。

5年来,新命名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47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达到131家;全省已建成“农村中学科技馆”达101所,实现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65个县全覆盖,年度参观人数达到12万余人次。科普大篷车在88个县区开展各项活动1200次,行驶里程9万余公里,受益人数达140万人次。同时各地努力拓展农村科普服务覆盖面,如遵义市、六盘水市大力推进科普惠农,通过创建社区科普大院、农村科普小院等,开展贴近群众、贴近生产、贴近生活的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作者:李庆、段超木)